立式磨粉机操作在正常情况下是很 ,但失控后会大量吐渣或剧烈振动。
跑料
料干、料细、物料流速快、盘上留不住料,有些太干,太细,内摩擦系数较小,从而流动性好,难以形成正常的料层,或者料层很不稳定造成操作困难,严重振动。遇到这种情况, 的 是增加磨内喷水,以增加物料的粘几天,降低流动性。一般喷水量为2%~3%。
抛料
料大、粒粗、压力低、压不碎。 是适当加压。
掉料
风速度小、风量小、吹不起。此时应加大风量。
1、硬质异物进入,磨内发生突发性振动。应严格执行除铁。
2、落料点不当,落料点偏在一边,可能引起周期性振动,应改进喂料点,将料从磨盘中心喂入。
3、料度变化,料度过大,大小变化频繁,造成磨辊振荡。应控制合适的喂料粒度。
4、料流不稳,喂料时多时少,水分时大时小,使得辊压配风难于适应,促使磨辊跳动。应尽量使料流稳定。
5、料层太薄,料干、粒细引起抛料形不成料层,缓冲太小,剧烈振动。应改进物料流动阻力。
6、料层逐渐变薄,风料不平衡,通风小,吐渣增多,循环料少;料压不平衡,料大压力小,粉磨效率下降,吐渣多而循环料少。这些均会造成料层慢慢变薄而引起振动,改进措施是调整好合适的工艺参数。
7、液压系统刚性太强,可适应降低蓄能器充气压力。
1、控制磨内通风量
风量不足磨细的料不能及时带出,致料床增厚,排渣量增多,产量降低;风量过大,料床过薄,也影响设备的操作。一般可用出旋风筒气体的流量或负压来控制磨机主排风机的进风阀门或转速,使磨机风量稳定。
2、控制磨粉机进出口压差以调节磨粉机喂料量
磨粉机进出口压力差的变化是反映磨内负荷量变化的最有的参数。在一定的风速度风量条件下,夺差增加,说明料床增厚,磨内负荷加大;砖头减小,表示料床减薄,磨内负荷下降。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稳定压力差来调节喂料量以稳定磨内负荷, 磨粉机平衡运行。
3、根据出磨气温来调节喷水量或辅助热风温度
如入磨物料水分变小,烘干需以维持不变。在另一种情况如粉磨物料水分较大,除了应用窑尾废气外还需要补充热源时,则应以出磨气温来控制热风炉温度或热风量以维持出磨气温稳定。减少入磨热量也可采用根据出磨气温调节冷风阀开度,使冷风增加,相应的热风减少,使混合入磨风温降低的 来达到。
4、控制磨机入口的负压
磨机入口负压一般主要通过调整磨粉机入口热风管上冷的风阀的开启度来 。
5、控制磨粉机液压
磨粉机拉紧装置向磨辊施加的压力称为粉磨液压。粉磨液压加上磨辊自身的重压为研磨压力。研磨压力是稳定磨机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主机输入、产量和粉磨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磨机运转过程中,根据原料粒度和易磨性调整粉磨液压,使磨机的振动和磨耗达到 值。
6、保持磨粉机内料层厚度稳定
磨盘上的料层稳定,辊磨才能高产。料层薄时可采取如下措施;降低辊子压力;适当增加喂料量;保持产品细度,增大分离器转速,提高内部循环量;在磨盘上喷适量的水,以增加物料的内摩擦系数,从而增大料层厚度。
7、稳定原料质量
特别要稳定石灰石的粒度和成分,以有利于稳定入磨物料配比和磨内料层厚度,防止磨体振动,电流增大和发生大量吐渣。
8、控制入磨物料水分
力求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且波动较小,以有利于辊磨的平衡运行,且电耗较低。一般控制入磨物料的综合水分在2%~5%。
9、控制出磨生料细度
生料细度受分离器转速、系统风量、磨内负荷量等因素的影响。后两者一般不变动。细度的调整一般只是调节手动阀分离器的转速,且只能逐步进行。
10、严格控制并缩小入磨矿物料粒度
入磨物料中的大块对辊磨生产影响很大,既加大磨辊摇臂的摆动幅度,又增加吐渣量,降低产量。
11、选择合理的挡料圆高度
挡料圈高度太大时,磨盘周边积料量太多,阻力大,磨盘上的碎粉不能及时分离,引起磨辊压力大,主电动机电流高,电耗上升;挡料圈太小时,磨盘上的物料少,风环的负担过重。
12、搞好辊磨密封,提高入磨气体负压值
磨内气体负压值大可有效防止吐渣。为保证磨内气体负压足够,首先,需要及时 排渣口的集料,保证排渣口畅通,减少排渣口漏风;其次,需要定时更新磨辊与筒体间的密封材料。
1、经常了解入磨物料的粒度,成分酷毙和综合水分等参数。适时调整油缸工作压力和入磨内量及风温。
2、在磨粉机工作过程中,经常观察磨辊的位置是否恰当,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和功率表的指示是否正常;观察入磨物料的粒度大小,粒径分页及停水量是否正常;查看氧气分析仪显示的气流成分,并借其分析漏风量是否过大,液压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处理。
3、利用停机时间 磨损件的磨损状况,以便确定更换时间,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4、在运行过程中经常 各螺帽,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并及时上紧。
5、尽量保证辅机安全运转,以减少辊磨和排风机的频繁开停和空转。